申请加入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站内搜索:

一篇文章看懂中国P2P行业!史上最详尽解读


   一、P2P定义
   P2P是Peer to Peer的意思,理论上,是指个人通过第三方平台在收取一定费用的前提下向其他个人提供小额借贷的金融模式。
   在中国,P2P概念已经逐渐扩展到了P2B(Peer to Business),也就是企业成为融资方,个人提供资金。本文所指P2P是包含了P2B的广义概念。
   为了便于分析,P2P分为狭义P2P和P2B,二者实践中主要的差别在于融资方融资金额的大小,小的属于狭义P2P(一般50万以下可以认为是小额),大的属于P2B。(有企业主以个人名义在P2P平台上融资给企业用,如果金额比较小,也归为狭义P2P范畴。)
   按时间顺序,P2P可以概括为P2P1.0模式、P2P2.0模式和P2P3.0模式。
   P2P1.0模式:基于网络大数据环境下的纯信用纯线上交易模式。
   P2P2.0模式:线上和线下并行运营的“O2O方式”,网贷平台同时承担信息中介和风险控制的角色,平台或其关联公司做担保。
   P2P3.0模式:将项目审核及担保剥离给专业小贷公司、担保机构,P2P平台只做信息展示并提供撮合交易。
   二、结论概要
   中国P2P公司数量和交易额都在迅猛增长,虽然增速放缓,但也在年化100%以上。
   截止2014年二季度,中国P2P公司1184家,成交额964.46亿元,预计2014年全年2513.1亿元。但这个交易额中有很多水分,文中有详细分析。
   目前网贷的平均期限在3-6个月,大平台期限更长。
   P2P平均利率在下降,2014年6月为18.92%,大平台利率要更低,一般在10%-15%之间。
   P2P投资人数目前在30万-50万量级,目前翻倍增长。
   笔者用会计处理常用方法估算得到2014年投资人人均投资额约为55万。
   不同P2P平台之间的交易规模、投资人数、平均每标金额、平均每人投资金额差距非常大,显然,P2P平台已经演变成了P2B、B2B,P2P的概念得到了深度拓展;不同P2P公司由于商业模式的不同造成统计数据的差异。
   如果将贷款拆分为4个环节,理论上,P2P的商业模式有很多种,在第四部分进行了详细分析;实践中,P2P公司的商业模式进行了更复杂的演化。
   由于时间关系,本文仅对7家P2P公司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析,在第五部分。在以后的文章中会补充更多的案例分析。
   对于P2P平台而言,最重要的有两个因素:好项目来源和风控。
   P2P平台上大部分钱是用于企业经营的,企业承担的成本一般年化20-30%甚至在一些小平台上更高,对于实体企业而言,在目前中国整体经济下行的情况下,什么样的项目带来的收益能cover这么高的资金成本呢?因此,对于P2P平台就需要慧眼识珠了。
   笔者单纯的认为P2P平台上的钱如果用于个人临时周转、企业短期资金周转相比于用于企业长期经营,在一定程度上更为合理。
   即使很多项目有担保公司担保本息,实际上也是风险比较大的,很多担保公司的注册资本都不多,一些小的担保公司可能会有虚增注册资本的嫌疑。
   现在各个平台甚至政府更倾向于风险准备金模式,这对平台的风控能力要求很高。
   很多P2P公司网站上项目的信息披露很不完备,投资者过于盲目,对平台的宠信可能导致风险的陡增。
   中国的散户投资者是非常不成熟不专业的投资者。少有投资者会仔细研究评估其风险,这些投资者中不仅仅是类似大妈的小白投资者,其中不乏金融专业科班出身的人士。
   中国的信用体系很不完备,这点和美国有很大的不同,个人借款者的违约成本不高。
   由于政策的空窗期,目前很多P2P产品都在打监管法规的“擦边球”。
   如果央行准许P2P录入个人征信系统,对行业将是巨大的正面影响。
   笔者个人认为在狭义P2P领域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最终的赢家会是人人贷模式(注意不是说人人贷而是其模式)而不是拍拍贷模式。
   P2B领域比较复杂,最重要的是好项目来源,陆金所一定是赢家之一,其他需要具体案例具体分析。
   关于初创企业是否还有机会的问题,笔者认为最好的时间已经过了,目前处在阶段尾声。就P2B而言,笔者认为如果不是创业团队有很强大的背景(比如一个大集团想做这事,成立了子公司并找到某些牛人管理层持股),目前来看风险大于机会。P2B更看重优质项目来源,而想要获得优质项目如果没有背景是很困难的事。就狭义P2P而言,笔者认为初创企业还是会有一定机会的。具体可见第七部分。
   三、基础数据
   1.中国P2P公司数量及增长率
   截止2014年二季度,中国P2P公司1184家。
   2. 中国P2P交易额及增长率
   2014年上半年,全国P2P网贷成交额964.46亿元。
   笔者觉得这个交易数据有一定水分,里面可能夹杂着理财产品销售,超出了P2P概念。此外,从广东、浙江两省交易额占比较高可以初步猜测,会有一部分传   统民间借贷搬到网上化身P2P,这部分市场原本就存在,只是过去没有被统计进来。
   3. P2P交易期限
   目前网贷的平均期限在3-6个月。易P2P网贷研究院估计,目前超半数的平台借款期限在3个月以内,由于市场规模较大的平台平均借款期限较长,故拉升了行业的平均期限。
   P2P利率变化
   P2P利率下降趋势明显,但总体依然较高。
   5. P2P借款人数及投资人数
   关于借款人数,各个平台的统计数据不一致,网贷之家的数据是截止2014年6月底7万多人,而易P2P网贷研究院的数据是18.9万人。
   关于投资人数,各个平台的统计数据差不多,网贷之家的数据是截止2014年6月底32万人左右,而易P2P网贷研究院的数据是44.36万人。
   增长速度上,根据网贷之家的数据,半年借款人数增长100%,年化增长率300%,预计2014年底借款人数14万人;半年投资人数增长120%,年化增长率384%,预计2014年底投资人数达到76.8万人。
   接下来计算投资人人均投资额:
   由于交易额是时间段类型的数据,而投资人人数是时间点类型的数据,这里按照预测数据估计2014年的投资人人均投资额,采用的方法是类似会计上处理财务报表的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2014年预测总交易额/((2014年年初投资人数+2014年年底投资人数)/2)
   得到的2014年投资人人均投资额约为55万。
   注:根据网贷之家的数据,2014年年初投资人数约为14.5万人。
   笔者认为,人均投资额55万这个数字太大了。笔者猜测,主要原因可能有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交易规模存在猫腻。试想一下,借款人A要借一笔10万元的资金,期限6个月,那么平台为了扩充交易规模,和A说:你这笔6个月的借款分6次借,每次期限1个月,于是,这笔借款贡献的交易规模由10万元变成了60万元。
   第二,产品形态存在猫腻。大部分P2P的平台已经不是纯粹的P2P了,首先,会把一些货币基金形态的理财产品放到平台上;其次,会有过去通过小贷公司借款的企业,变相通过P2P融资,出资方实质上可能是小贷公司本身;最后,会有一些将信托产品拆分零售的手段,以代持方式规避法律风险。
   6. P2P 总成交榜前十名单
   P2P平台周总成交榜榜单(截止2014年7月27日)
   将最近一周排名列表如下,并补充了投哪儿网、有利网、合拍在线、人人聚财、融资城、365易贷、宜人贷、银客网和拍拍贷:
  
P2P平台月总成交榜榜单(截止2014年6月30日)
   将最近一月排名列表如下,并补充了爱投资、人人贷、投哪儿网、人人聚财、365易贷、有利网、宜人贷、银客网和拍拍贷:
   7. P2P投资人数量前十名单
   这里选取了2014年6月月报数据。
   列表如下,并补充了温州贷、投哪儿网、合拍在线、钱爸爸、鑫合汇、银客网、陆金所、积木盒子和融资城:
   8. P2P主流平台平均每标金额和平均每人投资金额
   其实,分析每家P2P公司的平均每标金额和平均每人投资金额需要结合其商业模式来分析,这里仅仅将数据陈列,后续更详细的分析将在Case Study部分给出。
   以2014年6月当月的数据计算,上述月总成交量排名中的P2P公司平均每标金额和平均每人投资金额如下:
   为了看得更清楚,这里只给出平均每人投资金额,并去掉融资城:
   同时,将数据列表如下:
 
从数据中可以看到,P2P平台之间的平均每标金额和平均每人投资金额方差是非常大的。显然,P2P平台已经演变成了P2B,B2B,P2P的概念得到了深度拓展;不同P2P公司的差异非常大。
   四、主要模式
   P2P属于“贷款”的范畴。贷款有四个主要环节:贷款项目的获取、贷款项目的审核、贷款资金的获取、到期还款交易结束。
   笔者判断一家平台公司是不是属于P2P的一个必要条件是:贷款资金的获取一定是来自于线上,面对普通大众的,这样的P2P平台才是具有“互联网精神”的   P2P.
   根据贷款项目获取方式的不同,P2P平台主要包括:
   (1) 线上获取贷款项目的模式
   这种模式的P2P平台与美国P2P平台类似,贷款项目由线上获取。但是,由于目前中国的征信体系不完善,线上获取的项目很难做风控,这类平台在中国的发展受到制约。
   (2) 线下获取贷款项目的模式
   这种模式的P2P平台一类是自己到线下开门店,另一类是与小贷公司、担保公司合作,通过线下渠道获取贷款项目。这种获取贷款项目的方式符合中国国情,但增加了成本。
   (3) 线上线下共同获取贷款项目的模式
   这种模式是将上述两种模式结合起来。
   根据贷款项目审核方式的不同,P2P平台主要包括:
   (1) P2P平台审核项目
   这种模式的P2P平台对风控的要求很高,风险也主要由平台或其关联公司来承担。
   (2) P2P平台的合作单位小贷公司或担保公司审核项目
   这种模式的P2P平台只做信息的发布和交易撮合,将主要风险转嫁给了小贷公司和担保公司。不过,平台处于自身品牌的考虑还是会涉足风控,同时对平台的品牌和流量要求很高,否则小贷公司和担保公司为什么要和这个平台玩儿呢?
   根据到期未还款的处置方式,P2P平台主要包括:
   (1) 纯平台无垫付模式
   该模式下,投资者完全自担风险。此模式也是美国通行的模式。但是由于中国的信用体系不完善,以及投资者不成熟,此类模式在中国的实际发展中遭遇到了很大的困难。
   (2) 平台担保垫付模式
   该模式下,平台对投资者本金和利息进行担保,一旦发生逾期,由平台现行偿还投资者。但此类模式已被监管机构明令禁止。
   (3) 担保公司担保垫付模式
   该模式下,由第三方担保公司对投资者的本金和利息进行担保,一旦发生逾期,由担保公司偿还投资者。国内监管机构对融资性担保公司的杠杆要求上限是10倍,因此随着平台交易规模的扩大,对担保公司的需求量也会增大。但担保模式下也不是完全没有风险,一旦违约率过高,担保公司无力偿付的情况下,投资者要自行承担风险。担保公司不是慈善家,也是要收费的,因此引入了第三方担保也意味着增加了成本。
   (4) 风险准备金模式
   风险准备金模式是指平台另设风险准备金账户,通过借款管理费、投资利息提成、甚至平台自有资金等形式储备资金用于贷款损失时的垫付。一旦风险准备金用完,则由投资者自行承担风险。
   五、政策监管
   目前国内对于P2P 平台针对性监管制度尚未出台,市场准入没有特殊要求。
   现阶段进展是:P2P行业监管已确定由银监会监管,央行条法司正在研究制定互联网金融的行业指导规范,银监会也在密集进行P2P行业摸底和讨论监管方案。
   目前已经提出四条监管边界,即:明确平台的中介性质、平台本身不得提供担保、不得将归集资金搞资金池、不得非法吸收公众资金。
   六、P2P最终赢家会是谁?
   由于时间关系分析的案例不够充分,这个话题留给以后再解答。
   这里将P2P分为狭义P2P和P2B。
   仅就商业模式而言,笔者认为狭义P2P和P2B两大阵营中都会有最终赢家诞生。P2P和P2B的主要差别在于融资方单笔借款金额的大小,小的属于P2P(虽然可能是小企业主以个人名义借款给企业用),大的属于P2B。
   在狭义P2P领域,笔者认为人人贷模式会成为最终的赢家,拍拍贷模式还将继续挣扎。原因是:第一,线上线下同时获取项目并进行风控更靠谱,虽然纸面上纯线上成本会低于线上线下结合的成本,但是如果考虑中国网民上网人群分布、国人目前意识形态以及违约率的话,不一定线上获取项目和风控成本就低于线下;第二,人人贷模式中,线上和线下业务是分别设立两个子公司运营的,上面有一个母公司,这种架构进可攻退可守;第三,利用大数据、算法做风控听起来很高大上有技术含量,但由于可获得的数据有限,基本上谈不上大数据,没办法只能靠线下获取更充分的信息;第四,P2P违约录入央行征信系统可能是拍拍贷模式的大救星,但是这事不好预期,很可能推出来之前拍拍贷模式企业已经撑不下去了。
   在P2B领域,笔者认为情况比较复杂。P2B领域的优质项目来源主要依赖于平台的资源,这点在P2P领域重要性没有那么突出。这样,陆金所一定会活的非常不错,必然成长为大巨头。但陆金所志存高远,P2P甚至P2B只是其一小部分,未来陆金所想做的是B2B,即非标资产的交易平台,让机构投资者进场交易,这样规模就是一般公司所无法比拟的。所以,陆金所其实并没有和一般P2B在一个level上,人家想的是外太空的事。其他P2B领域的公司中,一些有地方大实业背景的公司短期内都会活的比较好,会有一些优质的项目来源,但最终的赢家一定是不被巨大利益诱惑,稳扎稳打做风控的公司;而相对而言没有太好背景的P2B公司,如爱投资、积木盒子这类,笔者比较看好的是积木盒子的商业模式,即精选合作单位和项目,风控主要自己做,是死是活反正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但好项目来源会是其发展瓶颈。
   七、P2P初创企业还有机会吗?
   就P2B而言,笔者认为如果不是创业团队有很强大的背景(比如一个大集团想做这事,成立了子公司并找到某些牛人管理层持股),目前来看风险大于机会。P2B更看重优质项目来源,而想要获得优质项目如果没有背景是很困难的事。
   就狭义P2P而言,笔者认为初创企业还是会有一定机会的。挑战在于:进入的时点比较晚、行业内已经有具有一定品牌的公司、政策风险依然存在。机会在于:目前的比较知名的P2P公司大部分还是综合性P2P,那些垂直型P2P还是有机会占据一部分市场份额的。垂直包括两个方面:垂直行业和垂直目标人群。由于笔者至今还没有把所有P2P公司都看一遍,所以可能会存在已经在垂直行业和垂直目标人群中做的不错的公司了。还有一类机会是创新商业模式,这个听起来很不负责任很难,但是笔者确实发现一个初创公司将电商和P2P结合起来,模式非常新颖。最后一类机会就是利用移动端的特点来做一些事情了。

 


点击数:  录入时间:2014-8-11 【打印此页】 【关闭
↑ 上一页:首个P2P小额贷信用评分体系出台
↓ 下一页:央行: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长仍在合理区间

深圳市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协会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深圳市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协会

地址:深圳市福田区深南大道6006号华丰大厦3208-A 邮箱:shenzhenzxjx@163.com

电话:0755—83164782 传真:0755-83164782

粤ICP备140564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