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加入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站内搜索:

张志波:为实体经济下一场“金融春雨”

 
  核心观点
  对当前的中国经济来说,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至关重要。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和创新,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局,要建立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协同发展的综合金融格局,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金融资源方面的决定性作用,为实体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无论是扶持小微企业发展,还是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都面临很多艰巨而复杂的任务。我们必须“走活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这盘棋”
 
  李克强总理在2016夏季达沃斯论坛演讲时再次强调,将进一步推进对企业的大规模减税,推进金融改革,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对当前的中国经济来说,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至关重要。
  金融服务需补短板
  近年来,我国金融业快速发展,有力地支持和促进了实体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任务艰巨,实体经济部门金融需求更加充分、多元。但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仍然较低,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直接融资发展不足。融资结构比例失调,银行业间接融资在社会融资格局中占比过高,而直接融资特别是债券市场不发达。截至2016年一季度末,股票、企业债券等直接融资仅占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的24%,而欧美等发达经济体直接融资占比达80%以上;资本市场和债券市场规模约占GDP的100%左右,与发达经济体200%以上的占比水平存在较大差距。这种比例失调的融资结构导致市场配置金融资源的功能弱化,也使得企业财务杠杆率过高,风险加大。同时,投融资供给和实体经济发展需求错位。作为经济“晴雨表”的股票市场、债券市场、期货市场,在现实经济运行中脱离经济基本面和企业基本面,未能有效发挥投融资功能。
  ——金融服务创新不够。目前,我国金融创新的广度和深度还不足。金融机构产品创新不够,金融机构以制造业等传统行业为主的产品和服务体系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求,影响实体经济金融服务需求的满足。普惠金融发展不足,对技术创新、小微企业、“三农”特别是贫困地区的金融服务依旧是金融业的短板。金融服务与互联网融合仍需要不断推进。
  ——金融监管机制不完善。当前,我国金融监管体系与金融业务发展创新不匹配。随着我国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分业监管与混业经营之间的体制性矛盾日益凸显,存在着监管竞争、信息分割、协调困难的问题,同时金融创新层出不穷,综合化经营、互联网金融等新业态给金融监管和金融稳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关键在于深化改革
  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和创新,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局,要建立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协同发展的综合金融格局,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金融资源方面的决定性作用,为实体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
  第一,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进一步拓宽直接融资渠道,实现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多渠道推进股权融资,壮大主板市场,发展中小板和创业板以及区域性股权市场,加大实体企业资产证券化推进力度。规范发展债券融资,要优化整合企业债券的审批、发行、监管体制,降低企业债券市场进入门槛;鼓励扩大发行债券的规模,替代其他高成本融资方式;支持企业发行公司信用类债券用于调整债务结构。平稳有序发展金融衍生产品,有效运用现代融资租赁、私募股权基金、保险投资基金、知识产权质押抵押、农村产权抵押等方式,创新金融资源配置方式,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对发展实体经济的“孵化器+加速器”作用。
  第二,稳步推进金融改革创新。遵循市场化改革方向,有序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审批,构建激励相融的体制机制,支持和鼓励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金融创新。在风险可控前提下,逐步放开金融市场各领域的准入限制,持续扩大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渠道,积极稳妥推进民营银行常态化发展。允许民间资本设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积极参与不良资产市场化处置。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等新业态,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发展完善科技金融体系,积极发展绿色金融等。
  第三,建立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十三五”规划提出“改革并完善适应现代金融市场发展的金融监管框架”。金融监管体制改革迫在眉睫,金融分业监管要转向“目标导向”的综合监管。强化功能监管,针对形式不同、实质相同的金融创新,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确定功能监管的监管主体,并明确统一的市场规则和秩序,强化跨市场、跨行业金融创新的监管,减少监管真空和监管套利。在中央层面,完善金融风险预警和防范机制,抓紧规范民间借贷市场,清理“僵尸企业”和“庞氏骗局”,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和全社会负债率,严守不发生区域性和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总之,无论是扶持小微企业发展,还是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都面临很多艰巨而复杂的任务。我们必须“走活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这盘棋”。李克强总理日前在金融系统座谈会上指出,“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有效防范金融风险,关键在于深化改革”,这非常有针对性和现实性。(作者为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教学研究部副教授)

 

点击数:  录入时间:2016-7-27 【打印此页】 【关闭
↑ 上一页:闵路浩:普惠金融应立足商业可持续
↓ 下一页:赖小民:加大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构建现代金融服务体系

深圳市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协会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深圳市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协会

地址:深圳市福田区深南大道6006号华丰大厦3208-A 邮箱:shenzhenzxjx@163.com

电话:0755—83164782 传真:0755-83164782

粤ICP备140564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