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加入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站内搜索:

姜业庆:须强化金融征信体系建设

 
  通过金融体系的完善来减少信息的不对称,释放信用价值,降低交易成本,促进投融资创新,最大限度地提升社会运行效率。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命脉。一个健康的经济离不开健康的金融,同样,一个健康的金融体系有赖于健康的经济。信用是金融的立身之本,没有信用就没有金融。
  据瑞银等国际机构预测,到2025年,中国经济总量将至20万亿美元,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相比其他国家,中国的发展将对世界产生更大影响。在当前社会失信现象比较普遍的情况下,大力推进金融诚信建设,优化金融信用环境,对促进金融业稳健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但我国征信行业正处于启蒙阶段,未能形成完整统一的信用体系,诸如征信报告、税收、社会保障等关键信息分散在政府和不同的机构当中,使得信用价值难以得到释放。此外,信用体系涵盖范围缺失现象严重,除个人信用严重缺失外,企业征信也举步维艰,尤其是靠工艺和技术生产的中小微企业很难获得授信。自然,征信机构形成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就无从说起,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能力与国外同行相比就不在一个能量级上。特别是在现在的互联网时代,金融创新层出不穷,金融的交易可以说是迅捷、海量,各类市场关联性高度增强,金融风险的传递加快。因此,各类市场参与主体的信用状况,就成为安全运作的关键因素。在缺乏相关法律法规支持的情况下,难以协调不同部门获得全面而真实的个人信用信息。
  特别是随着互联网金融、P2P、消费金融等新型金融业务的快速发展,以央行征信中心为代表的征信体系需要更好的征信模式予以补充。但在具体应用中,有效数据的采集场景(央行、公安、政府职能部门、运营商、电商平台等)是互相割裂的。而这也是央行自去年1月就已经下发《关于做好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的通知》,框定芝麻信用、腾讯征信、前海征信、鹏元征信、中诚信征信、拉卡拉信用等8家机构入围首批个人征信牌照,但时至今日,多轮验收之后,牌照迟迟未下发的主因。最新的进展是,日前央行征信管理局下发了《征信业务管理办法(草稿)》,其中又重点强调了征信机构在信息采集时,需要经过信息主体授权。
  与此同时,随着消费金融风口的极速爆发,最具有基础数据优势的传统商业银行已经开始实质性地觉醒,不再仅仅机械性地推出信用卡的零售产品,而是开始对个人信用链条进行精细化管理,并创造更多的商用场景。比如,招行、浦发、广发等银行,都陆续推出了基于自身银行账户的信用分产品。这些银行信用分总结起来,大多是根据客户的身份特征、用卡行为、还款行为及在该行的其他金融产品对客户进行信用综合评分。而银行根据客户的分值划分相应的信用等级,等级越高,银行就会回馈该客户更多的,包括餐饮、娱乐、旅游等场景在内的更优惠的用卡优惠、快速调额等权益。
  可以预见,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的日益成熟,中国的征信市场迎来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但如何“重构信用价值,激发创新力量”成为业内人士最为关注的问题。
  没有完善的征信体系,就不会有互联网金融的长足发展。在北大经济学院院长孙祁祥看来,目前金融机构的征信数据主要集中在央行,民间征信机构可以作为央行征信系统的有益和必要的补充。因此,应尽快健全征信管理体系,开放信息共享平台,促进包括P2P在内的互联网金融业态有效接入现有征信体系,显著降低公众投融资成本,从而促进国民经济健康有序稳定发展。
  首先要完善个人征信体系,建立有效的失信惩戒机制。在发挥政府主导模式优势的同时,一方面要允许民营资本参与征信体系的建设,另一方面应加快建立健全个人征信法律法规体系、构建完备的个人征信业监管框架、加强借款人信用评级和失信惩罚措施建设与完善。
  其次是加快互联网金融立法,完善监管手段和措施。在政府层面,应当尽快建立和完善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大对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立法力度,让监管执行有法可依、责任明确。由于基于传统金融制定的法律法规体系有效性逐渐减弱,与现有的监管理念存在不匹配的问题,致使部分互联网金融行业发生事故时法律责任不明确,处罚依据不清晰,违规行为不能有效被遏制,因此,建立有效的互联网金融法律监管体系势在必行。
  另外就是要充分利用大数据,加快征信业发展。大数据征信是征信体系的发展趋势,传统的征信模式很难满足大数据时代的要求。征信业的发展要与时俱进,在现代经济发展中更好地发挥基石作用。
  只有建立起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加深法律保护意识、完善金融信用征信体系和建立完善的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才能营造良好的金融信用环境,优化金融生态系统。从国际经验看,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都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社会信用制度,不仅拥有完善的社会信用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以及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而且还具备较为完善的信用服务市场体系。
  总之,从传统金融行业转型的内在需求,到互联网金融线下的重要支撑,中国已步入征信时代。征信作为金融体系的基础设施,其价值不仅在于自身具备广阔的成长空间,更在于通过金融体系的完善来减少信息的不对称,释放信用价值,降低交易成本,促进投融资创新,最大限度地提升社会运行效率。

 

点击数:  录入时间:2016-7-7 【打印此页】 【关闭
↑ 上一页:樊 纲:传统金融机构可通过收购方式实现转型
↓ 下一页:曹远征:创新信用体系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

深圳市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协会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深圳市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协会

地址:深圳市福田区深南大道6006号华丰大厦3208-A 邮箱:shenzhenzxjx@163.com

电话:0755—83164782 传真:0755-83164782

粤ICP备14056401号